廉洁文化

清风 | 兼取众长 以为己善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添加日期:2022-02-23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王李彬

  骏马能历险,犁田不如牛;坚车能载重,渡河不如舟。汉代刘向在《说苑》中,就表达了“物各有短长”的观点。文中记载,秦将甘戊出使齐国,走到一条大河边,船夫说:“河面很窄,你都不能自己过河,还怎么替国王去游说别国呢?”甘戊说:“不然,汝不知也,物各有短长”,甘戊继而举例说,谨慎老实、厚道忠诚的人能辅助君主,却不能被派去带兵;骐、骥、騄、駬这样的宝马能够日行千里,而把它们放在家里捕捉老鼠,却连小猫都比不上;干将这样的好剑,天下人皆知其锋利,但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子。

  “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故善学者,假人之长以补其短”。事物自身皆有长处,也有其短处,人亦如此。善于学习的人,能够借助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。“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“天下无粹白之狐,而有粹白之裘,取之众白也”。兼取众长,以为己善,就可以致千里、绝江河,不断取得进步。

  知不足而后进。一个人有不足和毛病很正常,关键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不足和毛病,是讳疾忌医、还是不掩己拙,反映出一个人胸襟的大小,也决定着其功业的成败。“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。人能不护短,则长进者至矣。”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,爱出风头,喜于交往。有一次,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找他切磋学问,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,便“词气虚吐,与人谈理”。本是件增益学业的好事,结果却适得其反,二人不欢而散。对于“言多尖刻,惹人厌烦”这样的毛病,曾国藩下定决心,痛改前非;对其他方面的不足,他也通过写日记的方法经常反省,一直坚持不懈长达三十余年。曾国藩曾提出“悔缺”之道,即直面自己的缺点不足,进而通过反省反思坚决加以改正。

  善学外智,可以开阔思路;善借外力,能助力攀上高峰。把别人的学识、阅历、经验等各方面的长处学过来,假人之长补己之短,方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长处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诸葛亮曾广泛研习《申子》《韩非子》《管子》等法家之书以及《六韬》兵书,不拘于一家之言,博采众长加以贯通。隆中十年的立志求学,他博览群书,取长补短,取得了“逸群之才,英霸之器”的卓越学识。诸葛亮在总结自己为政经验时曾说:“为政之道,务于多闻,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,谋及庶士,则万物当其目,众音佐其耳”。反之,如果“贤于己者,忌之而不愿问焉;不如己者,轻之而不屑问焉;等于己者,狎之而不甘问焉”,则只能是停滞不前。

  兼取众长、以为己善,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困难挑战、化解风险危机的重要方法。1942年,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报告时,就明确提出:“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,也各有短处,必须互相取长补短,才能有进步。”当前,面对前进道路上这样那样的新挑战、新任务、新要求,以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,党员干部当坚持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的态度,虚怀若谷,见贤思齐,照着别人长处学,盯着自己短处补,不断固强补弱,提升能力,以过硬本领走好新的长征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