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洁文化

清风丨足履实地 不骛虚声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添加日期:2022-03-01

  “实”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。从字形上看,上半部分是“宀”,下半部分是“贯”(后简化为“头”),“贯”意为财物宝贝,即“实”的原始含义是用财物宝贝充于屋下,代表着充裕富裕实在。在中华文明演进中,“实”字渐渐引申出实心、充实、符合客观情况等含义,注重现实、讲究实际、崇尚实干,成为较早形成的民族精神之一。

  实干则兴,虚妄则废。政治昌明、人民安居的时代,往往伴随着朴实、简约的社会风气;沉沦、衰落的乱世,大多与浮华尚虚为伴。魏晋六朝,长期战乱带来了深重的社会灾难,文坛反倒刮起形式对仗、一板一眼的“骈文风”,士大夫不务实际,空谈哲理,他们虚无的世界观正是彼时上层逃避现实的精神状态写照。对此韩愈评价道:“建安能者七,卓荦变风操,逶迤抵晋宋,气象日凋耗”,讥讽时人总在无用的抠字眼上下功夫,甚至到了以文害意的地步,衰败景象尽显。初唐年间反对清谈、崇尚实干,崇实精神大为发扬,也带来了贞观盛世。

  实干之难,难在落实。崇实务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,而应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。古人云:“言之非难,行之为难”,排斥夸夸其谈、讲究躬身践行成为重要价值取向。宋朝名臣王安石考中进士后,曾在《忆昨诗示诸外弟》诗中写道:“此时少壮自负恃,意气与日争光辉”,“材疏命贱不自揣,欲与稷契遐相希”。他以“天下为己任”,想成为稷与契那样的千古能臣。他不追求高官响名,选择留在基层为官,在实干中累积为政经验。在鄞县做知县时,为了弄清发生旱情的原因,王安石曾用十三天时间走了数百里路进行调研,最终对该问题进行了根治。王安石为官,不管到什么地方,都要兴利除弊,进行一系列改革,也正是这样的实干精神,让他在后来有了主持变法的勇气和底气。

  实干成事,要在致知。实干不仅要有甩开膀子的决心,更要有善作善成的能力素养。在宋朝大儒朱熹看来,“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益明”,凡事理解得越清楚,实践起来就会越扎实。反之,就可能如赵括“纸上谈兵”,只会死读书,对于实际工作一窍不通,遇到问题敷衍应对,最终将一事无成。据《清稗琐缀》记载,清朝光绪、宣统年间国事纷扰,官员们却浑浑噩噩、十分颓废,这不仅受当时官场大环境影响,也和这些官员缺乏实干致知的能力素养有关。

  足履实地,不骛虚声。所有的成功成效,都在于实践实干,脚印踩得实,步伐才走得稳。今天,广大党员干部要唯实靠实、善作善成,以实践求真知、以实干解难事、以实效作检验,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。(何亚兵)